本站QQ群:19036666
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

 

戚家軍后人義務守護長城34年 張口閉口"我的長城"

 

[ 編輯:web1 | 時間:2012-12-22 14:36:18 | 推薦: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| 來源: | 作者: ]

 

  有人叫他長城專家,有人稱他為長城“活地圖”,他一概告訴人家,“我,就是這野長城31座敵樓的‘樓長’,長城不是我家的,但誰要動它一塊磚也不成!”張鶴珊,57歲,秦皇島市撫寧縣城子峪村農民,義務守護長城已達34年。只要說起長城,老張的驕傲從骨子里往外冒,張口閉口是“我的長城”。

  1

  父親彌留之際的囑托

  從1978年開始擔當起守護長城的使命,張鶴珊癡心守護著城子峪村附近的明長城,時至今日已經34年了。34年來,張鶴珊在長城上步行的里程相當于繞地球3圈,穿壞的球鞋有190多雙。

  “我是長城守軍的子孫。”張鶴珊說起自己和長城的歷史淵源,很是驕傲。“自打祖輩在明朝隆慶年間隨戚繼光的軍隊遷居到這里,已經有430多年了。”史上記載,1568年戚繼光任薊州(當時華北九鎮之一)總兵后,為全面重修這段長城,從浙江義烏等地調集精兵強將,并允許外地官兵的家屬前來隨軍守邊。長城修成后,部分樓臺就分給各家各戶守衛,這些家庭就逐漸定居下來,繁衍成為今天的長城守軍后裔。除了城子峪村外,在秦皇島境內374.5公里明長城沿線,還有董家口、花廠峪等158個自然村聚居著當年長城守軍的子孫。

  張鶴珊家在離山海關長城北翼大約40公里的地方,這里家家戶戶的房子隨著山形走勢排列,像北斗七星一樣,落在燕山余脈的山腳。現在村里依然隨處可見木色沉黯、檐角飛翹的老房。張鶴珊家新蓋的3層小樓依山坡而建,南低北高,村中馬路上立著“長城守護者之家”的招牌,指向張家方向。群山之間,大石河流淌而過,群山之脊,長城綿延而去。

  張鶴珊記得在他小的時候,每到清明節前兩日,家家戶戶都要參加“逛樓”儀式,各家各戶都匯集在空地上,分別祭拜戚繼光和祖宗,然后在各自祖宗守護的敵樓里,擺上祭品,給小孩兜里裝上桃仁和黑豆,意為避邪,這時各家便開始在長城的敵樓上串門,聊聊家長里短。過去,張鶴珊的父親是村里的“會頭”(相當于村長),逛樓便是由他召集和主持的。

  父親曾經告訴張鶴珊,日軍侵華時,父親等3名村民被日軍抓去,被逼說出八路軍藏匿軍糧的地方。見父親不肯就范,日軍就一把將他從長城的敵樓上推下去,沒想到他的衣服被從墻上伸出的排水渠鉤住,撿了一條命。父親彌留之際囑咐張鶴珊,要為這一命之恩,守好長城。就這樣,從懂事時起,張鶴珊就恪守父親的遺訓,把守長城當成了“本職”。

  張鶴珊當時是村里的唯一的高中畢業生。從1976年開始為大隊寫些小文章,1977年在縣里發表了一首小詩。有一天,時任《撫寧文藝》編輯的佟濤來到城子峪,與張鶴珊一起鉆進了一個名叫“黑樓”的老城樓。佟濤發現一塊殘破的石碑倒在雜草中,當時就覺得這塊碑命運堪憂,即使不丟失,也可能被毀。年輕的張鶴珊并沒在意老編輯的話,心想,“誰會動它啊,這么大塊抬走都費老勁了。”令他沒想到的是,不久后,這塊碑上的字竟真讓人給鑿沒了,再后來連碑都不見了。張鶴珊在山溝里來來回回地找,一直也沒找到。“留在我手上的就只有抄在紙上的字了。”時至今日,張鶴珊仍心存遺憾:“沒了這個,拿什么來證明歷史啊?”為了不讓更多的長城歷史被毀掉,張鶴珊感覺保護長城真的刻不容緩。

  踏著雜草荊棘,沿著曲曲彎彎的羊腸小道,張鶴珊艱難地爬上了離村邊最近的這段長城。張鶴珊每次來回要走上8公里路,一共看護著31個敵樓。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,長城遭受到嚴重的破壞。然而,據中國長城協會的專家考證,張鶴珊看守的駐操營鎮董家口到板廠峪這段長城,向世人展示著明代長城的原始風貌,被專家稱為“原汁原味”的長城。

  一把防身鐮刀、一瓶暖身小二(二鍋頭)、一只裝垃圾的麻袋,如今再加上能拍攝風景的數碼相機,唱著“生活就是爬大山”,從愣小伙兒走成了“老張頭”的張鶴珊覺得自己的轉山生活一點不寂寞。

  2

  “遭人恨”的“閑事簍子”

  戚繼光在《呈修各路邊墻》一文中曾這么寫道:“薊鎮十區,邊寨山林陰翳,川河深隘,胡馬大隊難行,防御似易得力。”以今天的眼光看來,這過去的邊防要塞,實在風景壯美。不過,對張鶴珊來說,卻是三分浪漫,七分風險。

  “以前游人很少,到長城來的都是周邊村民。沿線地區大多比較貧困,過去很多村民到長城上放牧、采藥、翻蝎子等。對于當地人來說,這是經濟來源的一部分,其中許多家庭的家用和孩子的學費都要靠這些收入。”對此,張鶴珊一律勸阻。

  有人明著跟老張較勁。一次,幾個撬磚挖藥材的人為了“修理”張鶴珊,在他巡護的路上放上幾個抓野兔的“鐵套子”,這些人見老張遠遠走過來了,就故意邊撬磚邊拿話激他,張鶴珊不知是計,沖上前去,被“鐵套子”絆了個大跟頭,左腳腕被勒得鮮血淋漓,骨頭也差點折了。“他們指著我的腦門子大笑,‘活該!長城是你們家的?有能耐搬你家去!吃飽了撐的!’”

  也有的跟他求情,“我們挖藥、翻蝎子也是為了給孩子掙學費,你抬抬手唄。”老張的回答是,“等孩子念課文念到長城這一段了,要說古長城都被他爹娘給糟蹋得不成樣了,磚也翻蝎子翻掉了,墻也讓羊踩塌了,你心里過得去?”

  還有人是暗地使勁。女兒該上高中的時候,老張賣掉了家里所有能賣的糧食和老母豬,還差200元錢學費。他走東家串西家,家家都找借口不肯相助,人家等他一出門就說,“有錢也不借給他,看把他能的,天天守著城樓子,管城樓子要錢去唄!”200元錢,讓一個硬生生的漢子掉了淚。后來,還是在一個本家親戚的幫助下,學費才湊足。

  本來是村長的他連著兩次落選了。“村民們說我老保護長城,放羊、采藥、翻蝎子都不讓干了,拿啥掙錢?我這是把人家的財路給斷了。”他苦笑著說。甚至最親近的家里人也曾經不太理解他。張鶴珊說:“我保護長城連家里人都沒感動呢,老伴兒有時候也埋怨我,家里的活、地里的活全交給她了。一年也就掙1000多元,還為了把山里發現的碑抬回家,前后搭進去了2000多元。”

  盡管很多人不理解,張鶴珊仍以自己的方式保護長城,每天干完農活之后,他都會爬上長城,在1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巡視。

  讓張鶴珊倍感欣慰的是,如今,他的癡心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他。因為貧窮,村里人曾拆了長城磚去修自己的豬圈、院墻、房屋,當知曉了長城磚的分量之后,他們又都義無反顧拆房扒墻取下長城磚重修長城;因為落后,村里人也曾亂砍濫伐長城周邊的樹木,當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短視后,轉而成為森林護衛隊的隊員。

  后來,撫寧縣建立“長城保護員”機制,將境內的長城分成18段,由18位農民分段巡護,張鶴珊成為長城保護員之一,每年能得到1000多元的勞務費。這個辦法有效保護了古舊長城,也引起了高層重視。

  因為張鶴珊管轄的這段長城在董家口和板廠峪兩個景區之間,雖然尚未開發,卻總少不了游客攀爬。對此,張鶴珊自己總結出了一套工作方法,就是以情動人、手口相傳。“這樣做的效果比罰款好多了。”張鶴珊說,保護長城應該是全社會的事,只靠某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。

  3

  有心人記錄長城故事

  張鶴珊身上有著一股中國農民普遍的執著勁,為了買到一套有關家鄉長城的史書,他拿出了珍藏的十幾枚古錢幣跟人家交換。為了取得研究長城的第一手數據,張鶴珊和兒子一米一米地丈量每一座崗樓的長、寬、高,修訂史書上一些錯誤。

  “我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塊碎碑,當時老人說是被日本人砸壞的。我想日本人毀掉它肯定是有原因的,我一定要把它找出來。”張鶴珊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尋古之路,像梳頭一樣梳遍了長城兩側的山山嶺嶺。碎碑終于被張鶴珊找到了,古碑原在一個名叫“斷虜臺”的地方,碑文記載了當年戚繼光抗倭的功績。“碑上有‘御倭’‘太子太保’等字樣,日本軍人看了,非要把它砸成幾瓣。”這塊費盡辛苦找到的石碑已安靜地躺在撫寧縣博物館里。隨后陸續被送進博物館的還有他搜尋到的斷碑、殘片、石雷、箭鏃等。

  有句話說“長城年久故事多,塊塊磚石有傳說”,業余時間,張鶴珊喜歡鉆研長城的歷史和文化。他喜歡坐在古城堡門口的大松樹下、石碾子旁,聽村里老人講述那些已經無法考證的民間傳說。細心的張鶴珊還不忘一字一句地把這些故事記下來,《叫哥鳥的傳說》《雷擊碴的故事》……直到有一個叫威廉·林賽(Willia“Li″desay)的英國人知道他收集整理的這些民間傳說,便四處替他籌錢出版。張鶴珊的《長城民間傳說》最終得以出版,收錄了20多個故事。目前他打算出第二本書,把所知道的長城歷史沿革、文化民俗都收集起來,整理一本“長城大全”。

  “一個普通的農民能不能成為長城學會的會員?”2001年,張鶴珊作為一名農民加入專家學者云集的中國長城學會,曾經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議。當時,學會的秘書長董耀會站了起來,對大家說,“中國長城沿線經過的村莊里,如果有100萬農民在保護長城,那我們長城學會將會功德無量!”就這樣,一個守護長城的農民感動了中國長城學會的所有會員。

  一直讓張鶴珊感到驕傲的,還有他找到“硬證據”證明自己和村里人都是“義烏兵”的后代。雖然人人都這么說,可是一直沒有證據,張鶴珊不死心,就在這大山里找啊找,終于在深深的山坳里發現一座墳,他撥開雜草發現墳前的碑文,頭一句就是“×××,原籍浙江金華府義烏縣人氏”。張鶴珊說自己當時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,趕緊向義烏地方志市志辦有關人員匯報。再后來,張鶴珊代表義烏兵的后人被邀請回家鄉“探親”,“當我回到義烏后,情不自禁地喊了聲:‘幾百年了,我的雙腳終于站在故鄉的土地上了!’”

  眼下,當地旅游和餐飲業有了很大發展,城子峪和附近幾個村開了將20多家農家飯小餐館,一筐綠色無污染的野菜、一只家養的土雞都可以帶來上百元收入,一只羊可以賣到上千元。日子富裕了,鄉親們也越來越認可了老張的觀點。

  更讓張鶴珊感到欣慰的是,兒子張小山開始接他的班了,前些日子,為了準確測量長城和敵樓的建筑形式、材料、尺寸等詳細信息,兒子跟著他上山,用皮尺一米一米地丈量。

  “最難的時候,老伴兒沒少埋怨我,說我辦的是傻事,我告訴她,‘總有一天,這萬里長城會作證我是對的。’”下山的路暮色沉沉,張鶴珊若有所思。 

】 【打印繁體】 【投稿】 【關閉】【評論】 【返回頂部
[上一篇]絲綢之路沿線聯辦"絲路遺珍&.. [下一篇]南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擬建..
評論
稱呼:
驗 證 碼:
內容:
相關欄目
熱門文章
最新文章
推薦文章

關于我們 |  免責聲明 |  權利聲明 |  招聘信息 |  企業資質 |  友情單位 |  聯系我們 |  加入收藏
Copyright (C) 1999-2023 www.www.holidaydownti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:曲阜信息港
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,舉報信箱:qufuceo@163.com QQ: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-5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极品丝袜乱系列集合大全目录|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| 男人黄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| 总裁舌头伸进花唇裂缝中| 国产jizz在线观看| 中文字幕第315页| 股间白浊失禁跪趴老师|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|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|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|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岛国在线免费观看|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| 99在线免费观看视频|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|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|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| 欧美理论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|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|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| 日本视频免费在线|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|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| 男女一边做一边爽免费视频| 国精产品一二二区视在线|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| 日本黄色电影在线|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| jux434被公每天侵犯的我|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|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|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|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|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| 黄网站在线观看|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|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|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| 日本69xxxx|